欢迎访问【宜兴市科技馆-宜兴科普教育基地】的官网!
 
资讯丨暑期入馆人次突破11万 宜兴市科技馆何以成为“科学打卡圣地”?已阅:72次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06
 

暑期高温难阻公众探索科学的热情,宜兴市科技馆交出亮眼答卷——入馆人次突破11万,较往年同期增长120%;今年以来入馆总人次已突破30万,超过了去年全年,达到了历史最高值。如今,这里成为家长带娃、青少年研学的“科学打卡圣地”。

入馆人流量的火爆并非偶然,是宜兴市科技馆精准契合公众科普需求、创新服务模式的结果。通常,科技馆运行过程中都会遇到新馆效应递减的现象,也就是初开馆的阶段新鲜感强,入馆人数多;随着时间的推延,吸引力越来越弱,入馆人数呈递减趋势。如何破除这个“魔咒”,宜兴市科技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
一、技术赋能,体验升级:从“单向展示”到“双向互动”

宜兴市科技馆打破传统“隔着拦绳玻璃看展品”的单向传播模式,以技术为依托,不断打造沉浸式互动场景,提升场馆活力。通过对七大主题展厅的微改造,让抽象的物理、化学、自然科学知识转化为可触摸、可感知的体验;临时展览厅结合时事热点与公众兴趣,经常性推出沉浸式主题临展和配套活动,形成“常看常新”的吸引力。在这里,观众不再是“旁观者”,而是在动手操作、实时反馈的双向互动中学习领悟科技知识。

二、活动创新,推升流量:从“等客来”到“送上门”

摒弃“守馆等客”的被动模式,宜兴市科技馆围绕暑期公众需求主动发力。“行走的科技馆”文明志愿服务项目打破场馆空间限制,将科普服务触角延伸至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科普团队带着互动展品、实验器材及精心编排的科学课程与表演,送进全市20余个社区,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前沿科普资源。同时,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充分延伸科普时空,聚焦民众需求定期发布线上科普内容与活动,将服务送至“客户端”,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参与科普互动、学到知识。

三、品牌矩阵,打造生态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系统联动”

宜兴市科技馆跳出单一场馆运营思维,主动链接社会科普场馆资源,打造“馆校零距离”、“1+N”科普场馆联合体等项目,构建系统性的品牌生态。一方面,主动对接本地中小学推出“馆校零距离”合作项目,设计分层课程,将科技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体系,让科普教育从场馆延伸至日常课堂;另一方面,以科技馆为龙头,联合本市企业、院校、社区的科普基地组建科普场馆联合体,形成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活动联动的工作体系,让品牌矩阵覆盖更多场景、触达更多人群。

四、转变理念,导入资源:从“独家办馆”到“开门办馆”

改进理念,拓宽思路,吸引横向部门和社会力量进馆办展,近两年分别联合水利局、应急局、市监局、总工会、红十字会等单位举办了《树立防灾意识,学习避险知识》、《跨越百年历程 守护生命之光》等主题临展,吸引社会收藏家来馆举办了《自然珍宝——奇石艺术展》等特色临展,大大丰富了展陈内容。

另外,2025年宜兴市科技馆还专门策划推出了科技创新成果展,将全市重点科技型企业的代表性产品在此集中展出,既向公众展示了本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前沿成果,也能普及相关科技和产业知识,还能强化市民观众热爱家乡、为家乡发展感到自豪的情感。

五、提升内涵,扩大影响:从“流量增长”到“素质提升”

宜兴市科技馆的火爆态势吸引了各类媒体的关注,多频次报道馆内特色活动,记录青少年科创探索过程;同时也获得了多项荣誉,先后被评为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”、“科学家精神科普教育基地”、 “全国科技活动周”和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”活动先进集体,藉此实现了强势“出圈”。

通过技术赋能、活动创新、打造生态、导入资源四大策略,宜兴市科技馆成功将科普教育从“小众兴趣”转化为“大众刚需”。未来,宜兴市科技馆将持续路径探索与方法创新,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角落,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“宜兴样本”。


关于我们

场馆介绍

展项介绍

组织架构

党群建设

会议中心

荣誉展示

CONTACT US
联系我们 地址:江苏省宜兴市解放东路文化中心385号科技馆 电话:0510-66511612 E-mail:yxkjg_qy@163.com
 
FOLLOW US FROM AT SOCIAL MEDIA
从社交媒体上关注我们
 
关注官方二维码、
掌握更多最新实时消息
微信号:yxkjgkpzx
版权所有 (c) 2025 宜兴市科技馆 | 苏ICP备2023006821号 | 本网站支持用户使用IPv6网络访问 | 您是第 位访客!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0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