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的风裹着桂香掠过窗台时,我们的课堂里正盛着比秋光更鲜活的热闹——有画笔蘸着家国色的赤诚,有指尖揉出的创意软萌,有机器运转的奇妙声响。这一月,我们把自然、团圆、非遗与科技揉进课程里,让每个瞬间都成了藏在成长里的“小欢喜”。
自然美育课是十月最温柔的调色盘。我们先让颜料蘸满家国情怀——不是枯燥的讲述,而是让孩子们握着画笔,把五角星涂得亮堂堂,把中国地图的轮廓描得工工整整,笔尖落下去的每一笔红与黄,都是他们仰头说“喜欢国旗”时,最直白的“爱国心”;中秋的余温还没散,课堂里又摆上了圆滚滚的月亮、软萌的玉兔插画,孩子们学着把“金秋玉桂团圆夜”的暖,画进浅黄与米白的色块里,这哪是画画,分明是把团圆的温柔,一笔一画“留住”在纸上。非遗扎染包包的课堂上,藏着最“捉摸不透”的惊喜。白布袋被孩子们捏出皱巴巴的褶子,用皮筋扎成歪歪扭扭的小疙瘩,再泡进蓝盈盈的染缸里,拎出来时,布袋上印着层层叠叠的“小太阳”,大家都是独一无二的!孩子们举着自己染的包晃来晃去,蓝白纹路映在笑脸上,比任何装饰都好看,这大概就是非遗最动人的样子:不用刻意完美,亲手做的,就是最好的。专注眼神。没有死板的“学会什么”,只有“我画了”“我染了”“我做出来了”的鲜活与雀跃。下一次课堂还会遇见新的快乐,但十月里这些动手又动心的瞬间,早和秋光一起,悄悄住进了成长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