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“趣问展项云上见”第16期—《“陶”点乐子》(已阅:90次 发布时间:2024-12-29) |
趣问展项云上见,不做光想少年,屏幕前的小朋友们,大家好呀!这里是趣问展项云上专栏!快来看看最近科技馆又开展了哪些有趣好玩的活动吧! 小朋友们看起来好认真的样子,他们撸起袖子在干嘛呢?哦~原来是在上陶艺课呀!没错,近期咱们科技馆开展了一节叫做《“陶”点乐子》的科普活动,小朋友们沉浸其中,制作属于自己的陶器。 既然是陶,我们就说点跟陶有关的吧,先来看看下面这几幅图~
骆驼墩北区考古发掘现场 出土的平底腰檐釜 埋葬婴儿用的陶瓮棺
这就是本世纪初才发现的骆驼墩遗址,位于宜兴新街镇,总面积约25万平米,填补了环太湖史前文化研究空白,将太湖西部特别是宜兴地区古文化年代向前推进到距今7000年。 通过考古发现,“最早的宜兴”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,而宜兴的制陶史与之同步出现,也就难怪宜兴又被称为“陶都”了。 接下来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,也和我们大宜兴的陶有关,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们有没有听过蠡墅、蠡苑、蠡河这些地名,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带“蠡”的名字呢? 上面这座雕塑中,右边的这位男士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、谋略家——范蠡,左边是美女西施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,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,弃官隐退,带着西施乘一叶轻舟来到宜兴定居,据说那时范蠡发现本地陶土的特别,于是潜心研究制陶之术,以及烧制技艺,然后把他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当时的本地百姓,大大促进了本地制陶的发展,所以范蠡也被宜兴当地人誉之为“陶朱公”,尊奉他为陶业祖师。而为了纪念范蠡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很多地方,比如蠡墅,就是当时范蠡居住过的地方。 在这之后,宜兴的陶瓷逐渐于晋宋成熟起来,在明清时开始大放异彩。现代越来越多优秀的手工艺人加入到陶艺制作中,使得工艺越来越精进,这才有了现在中国陶都的美誉。 说到宜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紫砂壶,那我们宜兴是只有紫砂这一个品类的陶器?肯定不是,那你还知道哪些? 其实在两晋时期咱们宜兴的青瓷,已经非常有名了,而当时紫砂还没有出现。另外,我们还有均陶、彩陶、青瓷和精陶,它们一起被称为宜兴的“五朵金花”。其中紫砂、均陶、青瓷的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 那么说到底,宜兴的制陶业会如此发达可不仅仅是因为悠久的历史文化、众多优秀的陶艺制作者,更重要的是宜兴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,拥有非常丰富的陶土资源。 陶土 那么问题来了,这些陶土可以直接用来制作陶器吗?当然不行!需要将开采出来的陶土通过分类、炼化等一系列加工步骤才能制成用来制作陶器的陶泥。 陶泥 这些陶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,用它们可以捏制成不同的形状,当然也可以使用工具,如陶轮。 在我们的活动现场,小朋友们都是纯手工制作喔!通过搓、压、捏、切等一系列动作,一起来看看吧! 搓 压 切 捏 如果陶泥之间有裂纹,还可以通过刷水让他们粘合。 刷水 一起来看看最后的成品吧,现场的小朋友们动手能力都很棒!配上天马星空的想象力制作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!屏幕前的小朋友是不是很心动呀,千万别错过后面的活动哦!其中,彩色的陶器是涂釉后的效果,更加光彩夺目。 好啦,线上的小朋友们,本期趣问展项云上见到这里就要结束啦,你还想了解科技馆的哪些展品呢?欢迎给我们来稿,同时也期待与你们线下见哦~
『关闭本窗口』
|
|
版权所有 (c) 2025 宜兴市科技馆 | 苏ICP备2023006821号 | 本网站支持用户使用IPv6网络访问 | 您是第 位访客!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024号 |